言归正传,来学习!本篇笔记,写的是“耆”字,你认识吗?
读音耆字的读音为 qí ,与常见字“奇”字同音,《广韵》里对耆字的注音为“渠脂切,音祁”。
你之前认识耆字吗?不认识的话,现在赶紧在底部评论区,键入它的拼音,找到这个字,现学现用记得牢!
造字本义、字源演变“耆”字的篆文字形由“老”和“旨”构成。“老”字在甲骨文中形象是一个人手持拐杖,表示年老的意思;“旨”字则表示品味美食。在“耆”字的金文字形中,“老”表示老人,“旨”表示品味美食,整个字的造字本义是指终生维持某种饮食爱好,即老年人对某些食物的偏好。
后来,篆文的字形逐渐演变为隶书和楷书。隶书和楷书中的“耆”字,将篆文字形中的“老”简化为现在的“老”字头,而“旨”则演变为现在的“旨”字。这个过程中,“耆”字的字形变得更加规范和简化。
在字义上,“耆”字由最初的饮食偏好,逐渐引申为指老年人。例如,在《孟子》中提到“五十非帛不暖,七十非肉不饱”,这里的“耆”字就是指老年人。“耆”字还用于指代老年人的特定需求或喜好,如“耆酒”(老年人喜好的酒)。
在如今“耆”字常用来指代年长的人,如“耆老”、“耆宿”(指年高德劭的人),或者用于表达对老年人的尊重,如“耆英”(指年高有德的人)。
说文、段注《说文解字》中对“耆”字的解释是:
“老也。从老省,旨声。渠脂切”
段玉裁在《说文解字注》当中对“耆”字做了进一步解释,他指出“耆”字的本义是“老”,并提到在《礼记·曲礼》中,六十岁被称为“耆”。
他进一步阐释,许慎没有明确指出“耆”字的年龄范围,是因为许慎认为“耆”泛指七十岁以上的老人。
段玉裁还提到,古代文献中“耆”字经常被假借为“嗜”,表示爱好的意思。段玉裁还指出,在《士丧礼》和《士虞礼》中,“鱼进鬐”的注释中提到的“鬐”字,在古文中被写作“耆”,这说明“耆”字在古代文献中有多种用法和含义。
他强调,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对古文和今文的字采取了一种取舍的态度,即依据一定的规则选择收录,而“耆”字的读音为“渠脂切”,属于十五部。
主要含义① 年老,六十岁以上的人:如耆老、耆年、耆绅、耆宿(指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年人)。② 强横。
③ 古同“嗜”,爱好。
④ 师长,长者:如耆硕(年高有德的人)、耆民(年高有德之民)、耆英(年高硕德者)、耆彦(年高望重的人)。
⑤ 通“嗜”(shì)。爱好:如五方之民,言语不通,耆欲不同。
结束本篇关于汉字“耆”的笔记,简单写到这里,希望本篇笔记又能让你学到新知识!如果有学到新知识,或者帮你解决些许困惑的话,走的时候,请点点赞、点点关注!下篇笔记见。
💡 关键要点
言归正传,来学习!本篇笔记,写的是“耆”字,你认识吗? 读音耆字的读音为 qí ,与常见字“奇”字同音,《广韵》里对耆字的注音为“渠